Wednesday, April 22, 2015

錯過的一本書

已經忘記是哪年在逛書展的時候,看到一本特別的書,書名叫"陶鑄你的生命",是基督徒寫的書.
後來我上網查詢,可能多年後已經查不到那本書,當時有拿那本書出的書籤,把聖經中66章的各要節經文摘錄出來,當時沒現場買下那本書是個錯誤.
現在想買已經找不到了,而且查詢後,才發現博客來根本沒進這本書.
連以琳書房也沒進這本書.
今天我突然想找一找馬太福音的內容,
陶鑄你的生命
馬太福音66節: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我們無須圖謀設計,去吸引別人注意我們的工作。神在祂那最高主權的安排下,能負起這個責任。我們是在生活上信靠神的,但又何需自我宣傳呢?當我聽見神的僕人們,強調他們如何憑信心生活這件事時,我就覺得厭煩。我們是否真的相信神的管理和祂的預備呢?如果是,那我們就能信靠主能將我們的需要指示給別的聖徒們知道,祂也會為我們備辦一切而用不著我們去宣告這些需要。甚至當別人從我們的生活方式,推論我們有了私人的收入,以至停止他們的奉獻,我們也無須介懷。我勸告我的年青弟兄們,要三緘其口,這不但對個人的所需是如此,甚至自己對神那點信靠也是這樣,好叫一切的需要,能更好的證實主的預備。信心越大的人,就越少講他的大信心。――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馬太福音610節: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要這樣禱告:「願你的國度降臨!」假如神的國度能夠自動降臨,祂就不必吩咐我們如此禱告了。但神的子民必須禱告,因為神的工作,是借著神答應祂子民的呼求而成就的。「願你的旨意成全!」是的,但在哪裡成全呢?「在地上!」因為這是今天神的旨意唯一尚未成全的地方。然而神的國度要怎樣纔能被帶到地上來呢?是要借著受造者的意志與創造者的旨意聯合一致,將撒但那背逆的意志除掉。因為禱告總是牽涉到三方面,就是:向著神,為著人和反對鬼。在地上我們要借禱告來反對的,就是抵擋神旨意的撒但。可是神不單獨行動去對付那叛逆者。祂等候我們以禱告與祂同工。主當日教導門徒的禱文,不只是我們禱告的標本,更是神心意的啟示。―― 倪柝聲《曠野的筵席》
除非神的旨意允許,否則在地上所成就的絕不會比在天上的多。但人並不是常常喜愛神的旨意,因神的旨意往往與他們的願望相左。如果我們真誠地喜愛神的旨意,且單單喜愛它,我們就可將地上變為天堂,而且也會為每一件事感謝神,不論好事或不好的事;因為神的手能將不好的變成好的。也因此我們就不該抱怨上帝做事的方式,而應當贊許並敬重祂的智慧。哦!我的神哪!我從星宿間、四季的變化及生命中發生的事,看到了什麼呢?只看到了禰旨意的成就。願禰的旨意也成就在我裡面!願我喜愛禰的旨意!願禰的旨意使一切臨到我的事變得甘甜、可愛!願我能使毀滅,好讓神的旨意在我裡面作王!因為定意的是禰,而應當順從的是我。
哦!主耶穌!關於神和禰的天父,禰曾說過:我常作祂所喜悅的事。(約829)。請教導我們這楷模將領導我們到何種地步,禰就是我們的榜樣。禰在地上遵行禰父(也恩准我們稱祂為父)的旨意,不做任何祂旨意以外的事。請務必成全神的旨意在我們裡面,如同成全在禰自己裡面一樣。幫助我們,經由與禰不可分的聯合,就不再照著我們自己的意思行,乃是完全遵行天父的旨意。因此,不僅我們的宗教行為,甚至我們的吃、睡及說話都只為了一個目的——討祂喜悅。然後,我們所有的舉動都將成為聖潔,所有的行為要變成一連串的獻祭、不住的禱告、及不間斷的愛。主啊!我們要達到這樣的性情嗎?請務必施恩引導我們達到這樣的性情,務必用禰的恩典來征服我們那反叛的意志,因為它不知道一向擁有的是什麼。並且除了對神旨意的服從外,沒有其它東西是真正美好的。-- 芬乃倫《靈思默想》

馬太福音614節: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

馬太福音623節: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馬太福音624節: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
 「瑪門」原文是Mamonas,音譯應作「瑪門那」,源出亞蘭文,即主耶穌當時所說的方言,原意為「財利」,與中國人所說的「財利」相同,是一種東方人的思想,以為有一神靈稱為「財神」,拜之則可發財。但主耶穌勸告我們,一個人事奉兩個主的危險。如果我們的心看重財利過於上主,我們便會失去從天上而來的、更多更大的福氣。
         主耶穌在這裏告訴我們,錢財所在的地方有三處;
         一、在地上,地上有蟲子與賊來破壞及偷取。
         二、在心裏,心中整天思念錢財,以至眼睛昏花。
         三、在天上,那是永遠安全,最理想的存款所在地。
         上主為每一個基督徒的一生所需,有一個「預算表」,祂會按著我們的需要按時賜給我們,使我們不至缺乏。因此,我們為錢財而掛慮是多餘的;崇拜金錢,貪愛金錢,以金錢與神同等,是世界上最大的瘋子。
         貪愛屬世錢財的人,對於天上的財富是盲目的,他們是生活在黑暗中,過著摸索的生活。一個真心倚靠上主的人,他有屬天的權柄與自由去支取存在天上銀行的存款,我們吃、喝、穿三方面的需要,上主比我們知道的更清楚,而且會負責供給。── 蘇佐揚《原文解經》
本節定下了這個規則,沒有奴僕可以同時事奉兩個主。主人擁有奴隸,並且是擁有他的全部。今天,一個僕人或是一個工人,可以很輕巧的從事兩份工作或是兩個不同的人的工作。他可在工作時間從事一份工作,在空閒的時間從事另一份的工作。舉一個例,他可以在日間出任文員之職,而在晚間可以從事音樂師的行業。許多人是在他兼職裏頭添補他的入息,或是探索到真正的興趣。但奴隸卻沒有空餘的時間;他每一刻的時間,每一分的力量,都是他主人所有。他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因此,服事上帝不可能是兼職的,或是工餘的。人一旦選擇要服事上帝,他每一刻的光陰,每一分的力量,都是屬於上帝的。在芸芸主人之中,上帝的獨佔性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或是全屬於祂,或是全不屬乎祂。──《每日研經叢書》
馬太福音633節: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是甚麼?一方面是指屬靈的情形,如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羅十四17);另一方面是指將來在千禧年時掌權(路十九11)。一是今日屬靈的生活,一是將來的賞賜。今日人的屬靈情形,能叫他在將來掌權。在這裡是多注重將來的。
    “在這裡是求才得著的。尋找,可知道並非得救稱義的義,或說神的義,如羅馬書三章所說的;乃是馬太福音五至七章的義,即勝於文士和法賽利人的義,亦即馬太福音六章一節所說的義。義特別指馬太福音五至七章的行為。
    “求祂的國,是注重今日屬靈的情形,更注重將來的賞賜。加給是已經有了,再加上去;因你既求神的國和義,所以你就得著神的國和義,又加上了飲食、衣裳。賜給是本來沒有,加給是本來已有。── 倪柝聲《馬太福音查經記錄》
許多信徒覺得太忙,有許多事要作,許多責任本分不能擺脫,所以將屬靈的事忽略,放在一邊,想先將別的事作好,等有機會再追求屬靈的事!他們沒有把神放在第一,將永遠的前途看為重,而將今生,世界,暫時的事看為重。因為這些事是現實的,迫切的,必需的,而屬靈,屬天的事,則屬遙遠,不必立即追求的,卻不知什麼是更迫切,更現實,更重要的。
主耶穌說,「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太633)這先求才是真的求。後求等於不求,那些先求別的東西的,都是沒有求神國的人,因為別的東西是求不完,求不盡的,天天有所求,事事有所要,那還有什麼時間和力量去求神的國和祂的義呢?我們必須立定心志,將神國的事看為第一。當求神的國與別的事情發生沖突的時候,首先是為著神的國,這樣似乎要耽誤別的事,會缺乏所需的東西。其實不然,主在這裡說,「別的東西也要加給你們了。」若專求,先求別的東西,恐怕反而什麼都得不到。
比較起來什麼更重要呢?全世界也不足換神的國。因為那是永遠的事,最榮耀、美好、快樂的國,不但失之可惜,更要忖一切代價來換得,像那個買賣人,變賣一切所有的,得那顆重價的珍珠一樣。──《每日天糧》
馬太福音243節: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的來說: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什麼預兆呢?
 「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橄欖山』位於耶路撒冷以東的汲淪溪外,一條約二公里長的山脊,比耶路撒冷地勢稍高。
          「甚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豫兆呢?」門徒的問題按現代眼光來看,可分為三個問題:(1)甚麼時候有這些事?『這些事』即指主對耶路撒冷和聖殿所作的豫言(參廿三32~廿四2)(2)『你降臨』時,即主第二次再來之時,有甚麼豫兆;(3)『世界的末了』時,即這世代結束時,有甚麼豫兆。
                當時在門徒的心目中,顯然以為這三件事將同時發生,故合併在一起來發問;而主耶穌的答覆也同時提到這三件事,或許這是因為聖城與聖殿的被燬,以及那些即將發生在聖地的災難,正是末日主再來時所將發生之事的前奏和豫表。
    ﹝話中之光﹞()基督的「降臨」,要帶給我們永遠的同在。
          ()信徒若要從主領受關於末日的異象,就須要登上高山,到祂跟前來。
          ()每一次我們來到隱密處(「門徒暗暗的來說」),親近這位復活升天坐在寶座上的基督(「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與祂有親密的交通,就必得著主豐滿的話語和啟示(「請告訴我們」)
在馬太福音裡,問題不僅包括這些事,還有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的預兆。在希臘文裡,後面這個片語之前用了一個單數定冠詞,表明降臨(基督複臨)和世界的末了指的是同一件事。其作用就是讓耶穌在本章裡回答時,有足夠的篇幅把這末世的事件與聖殿被毀的事件區別開來,耶穌一直是這樣作的,而門徒們仍難以把兩件事分開;這表明在他們心中(無疑也在所有聽見耶穌如此預言的人的心中)聖殿被毀意義之大重於泰山,他們無法不認為它標誌著世界末了的開始。耶穌要努力來擴大他們的眼界,使他們明白,就算沒有聖殿,世界的末了還可能有一段時間才到,聖殿的結束(以及猶太教失去特殊地位)不一定就是一切的結束。基督複臨(Parousia,即降臨)一詞在四部福音書中只在本章(3273739諸節)裡出現,但在使徒書信中曾多次用來講耶穌在榮耀中降臨。該詞本意為臨在(如:林後十10中的意思),但多用來指達官貴人的探訪,君王或皇帝的巡視,也指神靈的降臨;這裡則專指耶穌最後一次的降臨。世界的末了(synteleia tou aionos)在二十八20裡還要再出現,嚴格地說它可以指任何一個時代(不一定是最後時代)的結束,於是有時被人認為是指猶太時代的結束,即指神的子民已從單一民族的時期,變成為萬國萬民的時期。不過,在啟示文獻中,一般來講,這種說法是指最終的結束(欲詳請看 Gundry, p.477),而且在十二394049等節中,這個意義已出現過多次了。──《丁道爾聖經注釋》

馬太福音2439節: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
本節表示主要在人們不知不覺時突然降臨,施行審判。
    ﹝話中之光﹞凡是與基督無關,基督以外所有的人事物,都要被洪水沖去;我們所要追求的,就是不會被沖去的東西。

註解摘要自http://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ament/40Matt/40GT24.htm

http://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ament/40Matt/40GT06.htm


Share/BookmarkAdd to Plusmo
Google Analytics Altern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