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8, 2016

長老教會10月:院子裡的基督

通心粉之主
親愛的朋友,大家平安!這是一位穆斯林信主的告白。
他用第一人稱說 了這個見證。有一天的晚上,我們夫妻僅有的食物是小小一碗通心粉,但是 太太還是認真地預備這頓晚餐。這時候,她的朋友敲門了。我對自己說:「 這碗通心粉還不夠兩個人吃,怎麼可能餵飽三個人呢?」但沒有別的辦法, 只好開門,於是,她進來和我們一起吃。我們一面吃,通心粉開始變多,後 來竟然變成滿滿一大碗。我以為自己一時眼花,把通心粉拿起來搓一搓;我 想,或許太太在桌子下藏了一些,但檢查過後發現什麼都沒有。我們彼此對 看,礙於客人在場,什麼都沒有說。 後來當天晚上在我睡覺的時候,耶穌來找我,問我說:「你知道是誰讓 通心粉變多的嗎?」我回答:「我不知道。」他說:「我是彌賽亞耶穌。如 果你跟從我,不但通心粉會變多,你的生命也會變得更豐盛。」他沒有告訴 我他是神、他代替我死;他沒有說「我是神的兒子」,也沒有跟我談論任 何複雜的神學議題。他只告訴我,如果我跟隨他,他會讓我的生命變得更豐 盛。

當天晚上,在那樣的時刻,他把通心粉變多,就讓我很開心了。當時我 一點也不了解,他說的「生命變得更豐盛」是什麼意思。但現在我了解了, 那時,我只當他是「通心粉之主」。 親愛的朋友,這就像我們今天所讀到,上帝命令摩西建造會幕院子的細 節。討論院子,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誰能進入上帝的院?而主耶穌給了 我們一個答案:「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然得救,並且出入得草吃。 」(約10:9)換句話說,這就是一個人得救的途徑,藉著一個院子的建造顯露出 來。主耶穌給我們一個應許,凡從祂進去那門的,必得著救贖,並且變得更 豐盛,就像這位穆斯林相信耶穌的方式一樣──祂就是通心粉之主。如果你 相信,我們就會因此展開一條與主同行、在基督裡的旅程。 院子的故事 「9 你要做帳幕的院子。院子的南面要用撚的細麻做帷子,長一百肘。 10 帷子的柱子要二十根,帶卯的銅座二十個。柱子上的鉤子和杆子都要用 銀子做。 11 北面也當有帷子,長一百肘,帷子的柱子二十根,帶卯的銅座 二十個。柱子上的鉤子和杆子都要用銀子做。 12 院子的西面當有帷子,寬 五十肘,帷子的柱子十根,帶卯的座十個。 13 院子的東面要寬五十肘。(出 27:9~13)我們可以從聖經描述的細節讀出來,這座涵蓋會幕的院子,是一個 長約46公尺、寬約23公尺的長方形院子。當然,這圍牆所述說的故事,可能 是人(皂莢木所做成的柱子)因為犯罪,落到神的審判(銅座)上,但是上帝卻施 行祂的救贖(銀柱頂、銀鉤、銀杆),使人能夠因此活出聖潔、公義的生活(細 麻),榮耀神。

但或許,我們不用太過於思索製作細節上的神學意義,近代神學家不喜 歡這種喻意的解經方法。我們應該好好想想,上帝要摩西建造這個院子的目 的為何呢?它是為要容納那些有限、知道自己有罪的人進來,到這院子裏, 他們要來尋求與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但卻不是所有人進到這院子,都能被 上帝喜悅與接納,因為每個人來到上帝的院—就像來到教會,有著錯綜複雜 不同的原因,因此就像詩人所問的問題:「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他 的聖所?」(詩24:3)撒母耳記上卷記載一個故事,以法蓮人以利加拿的妻子哈 拿,因沒有生育便向上帝痛哭許願,好不容易生下撒母耳,孩子斷乳後,就 把撒母耳帶到示羅去服事。其實撒母耳什麼都不是,他不是亞倫的後裔,也 沒有特別深厚的背景,他單純只是一個小男孩,只因為母親許願,就留在祭 司旁服事,但上帝偏偏愛他,特別揀選他,上帝在半夜特別去叫他,上帝不 告訴大祭司以利,也不啟示給他的兒子。

原因很簡單,只因為撒母耳,「就 是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詩24:4)聖經告訴我們, 這樣的人,才配得站在上帝的院子裡。 通過門之後 「14 門這邊的帷子要十五肘,帷子的柱子三根,帶卯的座三個。 15 門 那邊的帷子也要十五肘,帷子的柱子三根,帶卯的座三個。16院子的門當 有簾子,長二十肘,要拿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和撚的細麻,用繡花的手 工織成,柱子四根,帶卯的座四個。17院子四圍一切的柱子都要用銀杆連 絡,柱子上的鉤子要用銀做,帶卯的座要用銅做。18院子要長一百肘,寬五 十肘,高五肘,帷子要用撚的細麻做,帶卯的座要用銅做。19帳幕各樣用 處的器具,並帳幕一切的橛子,和院子裡一切的橛子,都要用銅做。」(出 27:14~19)在這段細節的描述中,我們讀到製作這院子中的門。我們要明白, 聖經從頭至尾都反對儀式主義。什麼是儀式主義呢?就是強調用外在儀式的 表現與行動,以為透過準確做好這些擺設,就可以與上帝互動,得到祂的喜 悅與祝福。而當我們讀建造會幕的主要經段時,特別從出埃及記25章開始, 我們會讀到會幕每一個部份,都要按照上帝所吩咐的去行,好像擺明了,上 帝對會幕敬拜的詳細規定,不容許擅自變動,這不是好像過於強調儀式主義 嗎?因此,上帝在會幕最核心的地方──就是至聖所內,只擺放約櫃,約櫃 內最重要的只放著刻有上帝十句話的兩塊石版。

透過這個事實,就向我們揭  露上帝看為最重要的事,人在會幕建造歷程所要學習的,就是耐心進行祂話 語所吩咐的一切,這就能證明人信守約定。當工匠在建造會幕時,當他在執 行一切細節時,心裡可能一直滴咕、疑問著,和我們今天讀這些細節時的心 情一樣,為什麼上帝的規定到這樣細呢?這正考驗我們,有沒有足夠的耐心 與能力,去回應、信守與祂的約。 因此親愛的朋友,我們要明白,這裡展現的,完全就是「約」的思惟。 在上帝的話語前,我們只能順服,真正的「順服」不是帶我們進入上帝的 約,而是藉著順服,這個不可或缺的態度,讓我們得享約中成員的喜樂,換 言之,就是得到進入大門、站在祂院中的權利。當我們進入這門後,在聖所 的院子中,上帝提供獻祭制度與燔祭之火,這日夜不熄的火(利6:9),日夜 向我們訴說上帝的救贖與赦免,這燔祭壇預表的正是主的十架,透過獻祭, 我們與上帝與人,同得著平安。而接著,當人將要進入聖所前,更要透過「 洗濯盆」來表明他的潔淨與順服。我們站在這外院中,四處望見的,正是上 帝的審判記號,這提醒我們,正是要以敬畏上帝為基督徒真正生命的中心, 要記得,上帝的話已經應允我們,「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6)基 督徒的相信,包含認罪與把自己獻上,更要緊的是,我們需要接受洗禮,真 實在上帝面前得著煉淨與純潔,這就是在基督裡的奧妙與應許。

因此,我們從今天的經節可以讀到什麼呢? 單純信靠,帶我們進入院子 基督教作家楊腓立寫到他朋友曼寧的故事。他從曼寧打算寫一本回憶錄 開始說起,他用第一人稱來寫這故事。書名為《一切都是恩典》(All Is Grace) ,我答應寫推荐序,但出版社私下卻懷疑他能不能寫得出來。曼寧憂鬱症復 發,又落入一生都在奮戰的酗酒問題,摔壞了他的肩膀與肋骨。就像他在回 憶錄坦白承認,從他18歲開始就每晚喝上一打啤酒,再灌下比這個量再少一 點的威士忌跟清酒。他寫道自己如何面對著聽眾,向他們傳授靈性的智慧, 接著馬上住到汽車旅館,喝到酩酊大醉。他也可以連續喝幾天,然後直接飛 到下一個演講地點。

曼寧是在紐約市一個艱困的愛爾蘭天主教家庭長大,那個沒有愛,不堪 回首的童年。後來他加入海軍陸戰隊,體驗到一次出奇的悔改經歷後,進了 方濟會。有段時間他在大學或神學院作校牧;參加法國的「耶穌小兄弟會」 (Little Brother of Jesus),作工匠的助手或是洗盤子;在西班牙的沙漠洞穴 住了六個月;回到美國幫助捕蝦工人與他們的家庭。在紐奧爾良定居後,他 為了結婚離開方濟會,但18年後黯然離婚,這也是他酗酒無法自拔的另一個 下場。曼寧的聽眾漸漸主要是新教福音派的信徒,因為他是「不在任神父」 ,很多天主教的聚會場合不歡迎他。他身材瘦削矮小,一頭花白的頭髮,站 在台上操著愛爾蘭口音:「我曼寧為什麼被上帝所愛?因為1956年2月8日, 一次驚心動魄、改變生命的經歷而將自己生命獻給耶穌;因為我從1963年按 立作神父,周遊全國、全世界,宣講恩典的好消息,所以上帝愛我嗎?我奉 獻什一給窮人,所以上帝愛我嗎?我在紐奧良的貧民窟,幫助那些酗酒的、 有毒癮的、飽受愛滋折磨的人,所以上帝愛我嗎?我每天禱告兩小時,所以 上帝愛我嗎?如果我信這套,我就是法利賽人,因為我就會覺得因為某些善 行,理所當然與基督親密。恩典的福音是說:『曼寧,你只有因為一個理由 值得愛--因為上帝愛你…沒有其他!』」 曼寧活了78歲。他的人生困難,一輩子都擺脫不掉酗酒的惡習,最後也死 在這件事,但他竭盡心力,努力活出真實的自己,不隱藏自己最醜陋、不堪 的那面,因此他影響人,來認識他口中所見證所愛的耶穌。

親愛的朋友,今 天我們不用到當初那個院子,才能與上帝建立關係,只要單純信靠,手潔心 清,祂就會愛我們,讓我們進這院子。 站在院子裡—在基督裡 剛剛過世的周聯華牧師,曾經說,「假如今天有人問我:『在傳道的生 涯中,哪一件事是你認為做得最有意義的?』我的回答是:『假如只能說一 件事,那就是與翁修恭牧師一起主持二二八平安禮拜!』」1990年12月8日在 台北的懷恩堂,由曠野社發起,前後兩位被稱為總統的牧師──周聯華與翁 修恭一起主持一場「尊重人權、紀念228的平安禮拜」。那時剛解嚴不久,談 論228還是禁忌的年代,這場禮拜,有外省背景的周牧師用台語證道,本省背 景的翁牧師用華語證道。帶領禱告的高俊明牧師,會前臨時也決定改用華語 禱告。周牧師在證道時說228也許是一堵「中間隔斷的牆」,拆毀這牆「要從 我們基督徒做起,然後普及到整個社會」,這有賴中長期的持續投入,才可 能實現。

翁牧師則指出教會存在的意義,就是醫治,然而教會最重要的工作 是醫治現在的傷痕。 親愛的朋友,我認為這就是耶穌基督成為門,帶我們進入那院子最重要 的意義,當我們透過敬拜,與主和好之後,在那院子裡,我們生命的傷痕被 醫治,我們這個在基督裡的人,就要展現生命的亮光,去學習成為拆牆與醫 治的器皿。而在教堂或在教會裡,我們的敬拜終究只是練習,真正的戰場是 我們生活所在的地方,在我們的工作、家庭、親人之間,以及這個生病的台 灣社會。那裏才是我們這個在基督裡的人,真正展現被上帝的愛愛著──那 種醫治的能力,以及用無所畏懼的心,和好的行動來成為愛的記號的地方。 雖然很困難,但我們卻需正面面對,因為,那正是耶穌領我們進這院子的這 條路,最重要的使命。
Share/BookmarkAdd to Plusmo
Google Analytics Altern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