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前面兩篇,這一篇討論到"影者"那個核心的真實角色,他才是主角,至少我聽完音樂會之後這樣覺得;藝術家的靈魂深深的在影者的靈魂裡面徘徊,也許,
連影者自己也沒有發覺;
舞者大概也不會發覺吧?
只有旁觀的觀眾,如我這樣的怪小孩才會發現 影者的秘密,
影者應該是如同 歌曲一樣的男人,例如:
那些曲目中的影者雖然表現得很霸氣,可是霸氣中帶有"純樸"的純真的一面,
純真而且直接的話語 從他口中說出來 卻不會讓眾人討厭,帶著一股奇異的吸引力氣質,
對群眾似乎非常有效力,群眾熱愛 影者氣質的人 這是不爭的事實;
大概連影者自己也沒有察覺出 影者露出馬腳,影者和舞者比較起來,
我覺得影者 似乎在嘗試著扮演 舞者的上帝的角色,
可是 事實上 影者只代表他自己的天使和舞者的惡魔兼任天使,
命運才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可是 在這樣討論下去,精神會更緊繃 手可能會更痛,
\ 為了讓這個鮮明的角色 影者的角色性格更緊扣人心,我突然找起周杰倫的歌曲,
因為這兩人角色之間有個共通點,就是"感染力"和戲劇性的張力,
影者的張力強大 渲染的情感力量 大的就如同 大天使一樣會把人緊緊的覆蓋,
那種密不通風的感覺 讓人覺得打心底敬畏和害怕,
周杰倫的歌詞 也是 影響力很大,可是多了一股讓人親近和接受的力量,
就像 聖經一樣,有種讓人想要一聽在聽的魔力一樣,
可是 影者其實是具有和 Jay一樣有強大的情感的左右力量,不過沒人怕Jay的表達方式,
大部分的人也都會喜歡影者的表達方式,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害怕聽潛意識另一種聲音?
按照絕大多數的聽眾 都把影者和舞者看為同一人的正反兩面,
這樣的觀點來看 似乎 影者的魅力會被加乘放大! 仔細想想有吊詭的地方,
還是來聽歌好了,
剛開始聽第一幕和第二曲目有關影者和舞者的時候,
還會錯覺把 影者想成 "歌劇魅影"的魅影,
不過,後來發現是錯覺,
影者不是魅影,歌曲的走向也不同,是對舞者的揶揄,嘻笑和怒罵的成分比較高;
與其說是 影者和舞者的對話,
不如說是 影者對舞者的"大審判"戲碼,這個部份讓人聽覺上感覺到畏懼,可是還是從後面感覺到有股強烈的個人情感在,至於 影者對舞者 應該不是愛和恨
而是操控的成分比較高,
這是我聽完後 仔細回想的分析
對影者的分析
也許 影者的心情
也就是 "最長的電影"
"如果再重來 會不會稍嫌狼狽 愛是不是不開口才珍貴"
可是 還是比較喜歡"千里之外"
屋簷如懸崖 風鈴如滄海 我等燕歸來
時間被安排 演一場意外 妳悄然走開
故事在城外 濃霧散不開 看不清對白
妳聽不出來 風聲不存在 是我在感慨
夢醒來 是誰在窗台 把結局打開
那薄如蟬翼的未來 經不起誰來拆
*我送妳離開 千里之外 妳無聲黑白
沉默年代 或許不該 太遙遠的相愛
我送妳離開 天涯之外 妳是否還在
琴聲何來 生死難猜 用一生 去等待*
(Rap)
聞淚聲入林 尋梨花白 只得一行 青苔
天在山之外 雨落花台 我兩鬢斑白
聞淚聲入林 尋梨花白 只得一行 青苔
天在山之外 雨落花台 我等妳來
一身琉璃白 透明著塵埃 妳無瑕的愛
妳從雨中來 詩化了悲哀 我淋濕現在
芙蓉水面採 船行影猶在 妳卻不回來
被歲月覆蓋 妳說的花開 過去成空白
夢醒來 是誰在窗台 把結局打開
那薄如蟬翼的未來 經不起誰來拆
我送妳離開 千里之外 妳無聲黑白
沉默年代 或許不該 太遙遠的相愛
我送妳離開 天涯之外 妳是否還在
琴聲何來 生死難猜 用一生
REPEAT*
Tweet